有言道“不误农时”。在农业生产过程中,每个生产节点最佳时间就那么几天,由于劳动力的转移以及用工时间的堆积,导致人工成本大大提高。 我所知道的一个案例,在吉林省的水田劳作区,2020年前期工人价格15元一个小时,中期开始提升到18~20元一小时,最终人工价格落在18元一小时;到了2021年,前期工人价格20元一个小时,中期飙到25~28元一个小时,最终工人价格落在28元一小时。 
如果说,有科技的介入,让机械取代或减少人工需求,成本是不是就能降低? 咱们一起来看下面的植保方式: 传统农业作物的常规植保,15公斤水15~20分钟进行一亩地,一人一天操作20~30亩;一亩地的人工成本在5元左右。 科技与农业结合下的植保,1.5公斤水1~1.5分钟进行一亩地,一人一天操作400~600亩;一亩地的成本投入在3.3~5元。 成本降低,效率提升,何乐而不为呢! 在实际的农业植保无人机操作中,很多农户刚开始是持怀疑的态度的,认为这个小机器,每亩地喷那么一点水,是没有办法防病、防虫的。但实际情况是,无人机亩用水量少但它雾化好、药液浓度高,要达到防病、防虫的效果是完全没有问题的。 从近年来市场实际操作反馈来看,无人机的受欢迎程度是越来越高的,那么无人机的优点都有哪些呢? 我根据个人经验来总结一下: 1.作业效率高,一天正常植保400~600亩; 2.作业质量有保证,电脑规划航向,无漏喷、重喷现象; 3.相比人工价格较低; 4.白天晚上都可以作业; 5.比传统植保更给力,无人机桨叶形成的风场能够直接把药液压到作物的根部,达到更好的植保效果; 6.节水节药,雾化效果好(离心喷头优于高压喷头)。 简单来说就是“效率”“质量”。 |